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提前布局、重点培育具有冲击省级及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潜力的优秀成果,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启动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
本次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是遴选和培育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的重要基础。评选工作将严格标准,优中选优,为后续重点培育提供依据。
(一)申报范围
1.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教学成果,包括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取得的教学成果。
2.成果申报人必须是我校在职在岗教师,一般应有连续三年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经历,成果须署名新余学院,且在我校工作期间完成。鼓励与校外合作完成教学成果,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
(二)申报基本要求
1.成果要求:
(1)具有原创性、实用性、前瞻性,体现先进教育理念。
(2)问题导向: 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3)实践检验: 经过两年以上(含两年)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实践检验起始时间从正式实施(含试行)教育教学方案起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时间,实施效果显著,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4)创新性与影响力: 在内容、方法、模式、机制等方面有显著创新点,在校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2.申报人要求:
(1)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原则上不超过5人。
(2)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原则上不超过3个。
(3)项目主持人(第一完成人)同期只能主持申报1个项目。
3.单位组织要求:
各教学单位应高度重视,广泛动员,深入挖掘潜力成果,认真组织遴选推荐。重点聚焦:
(1)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课程体系重构与教学模式改革(如课程思政、智慧教学、混合式教学)
(3)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4)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建设
(5)服务地方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
4.鼓励申报:
鼓励理工科类学院申报不少于3项,文科类学院申报不少于2项。大力支持跨学院、跨学科、跨部门(如校地合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协同申报,整合优势资源,打造高水平成果。
(三)成果申报材料内容
申报人需提交以下材料:
1.《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申请书》(附件1)
2.《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申请表》(附件2)
3.成果总结报告及支撑材料:
(1)成果总结报告:系统阐述成果背景、解决的核心问题、主要内容、创新点、应用情况及效果(定量与定性结合)、推广价值与潜力等(5000字左右)。需特别阐述成果冲击省级奖项的潜力与基础。
(2)支撑材料:反映成果水平、实践检验效果及影响力的必要佐证材料(如实施方案、研究报告、教材样章、高水平论文、获奖证书、鉴定意见、应用证明、学生成果、媒体报道等)。支撑材料应单独成册,首页为目录(目录第一项应为成果总结报告),不加封面。
(3)格式要求:以上材料的电子稿均需为 PDF格式(单个文件不超过100M)。
(四)申报程序与时间安排
1.个人申报(即日起 - 2025年9月5日):申报人按业务归口关系,将申报材料(《申请书》、《申请表》、成果总结报告及支撑材料)的电子稿(按“教师姓名+成果名称”命名),提交至所属二级学院(部门)。
2.单位审核与推荐:
(1)成果名称和团队初审(即日起 - 2025年7月9日)各二级学院(部门)对本单位申报的成果名称及其团队进行初审,提交《新余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奖推荐成果汇总表》(附件3),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2)成果形式与内容初审(即日起 - 2025年9月5日),确保真实、规范、符合要求。组织院内评审或论证,择优推荐。
(3)材料报送:各教学单位于2025年9月5日17:00前,将本教学单位所有推荐成果的电子版申报材料(每项成果的《申请书》、《申请表》、成果总结报告及支撑材料电子版)报送至教务处教学研究科。本教学单位所有推荐成果的电子材料按“学院名称+2025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X项)”命名打包发送至邮箱:xyxyyjk@163.com。逾期不予受理。
(五)评审与公示
1.学校将依据《新余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标准》(附件4),邀请校外专家进行教学成果奖评审。
2.评审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重点考察成果的创新性、实效性、示范性及冲击省级奖项的潜力。
3.评审结果将在校内进行公示。
(六)奖励
本届校级教学成果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若干项。学校将为获奖成果颁发荣誉证书,并优先纳入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计划。
二、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
学校将以本次校级评选结果为基础,正式启动省级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计划。
(一)培育对象
主要从本次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特别是特等奖、一等奖)中遴选具有显著优势和冲击省级奖项潜力的项目。
(二)培育目标
集中资源,重点打磨,提升成果的理论高度、实践深度、影响广度和申报材料质量,力争在下一批江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培育措施
1.专家指导:邀请校内外高水平专家对培育项目进行多轮诊断、辅导和论证。
2.材料打磨:教务处组织协助凝练成果亮点,优化申报材料(申请书、总结报告、支撑材料等)。
3.省级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具体申报要求、时间安排及材料报送等事宜,待江西省教育厅正式文件下发后,学校将另行通知。入选培育计划是获得省级推荐资格的重要条件。
三、工作要求
提高站位,前瞻布局:各教学单位要充分认识教学成果奖培育与申报对彰显学校办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作用,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实抓好。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积极挖掘和培育有潜力的成果。
精心组织,严格把关:认真组织本次校级奖申报和推荐工作。严格审核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和质量,确保推荐成果代表本单位最高水平,具备培育价值。鼓励组建高水平团队,打造标志性成果。
强化培育,重在建设:对于推荐和获奖项目,各教学单位要主动跟进,持续投入,帮助项目团队完善成果、提升水平。校级评选只是起点,后续的培育和建设更为关键。鼓励跨单位、跨领域协同申报和培育。
诚信为本,严守规范:申报单位和个人须恪守学术道德,确保所有申报材料真实、准确、无知识产权争议。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四、联系方式
工作联系人:黄仕欣、欧阳建斌
电子邮箱:xyxyyjk@163.com
附件1: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附件2: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申请表
附件3: 新余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奖推荐成果汇总表
附件4:新余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标准
新余学院教务处
2025年6月19日